黑皮肤、板寸头,这届世界小姐被吐槽丑爆。承认“不同之美”有那么难?
纵然他们的理由听起来就像“小时候你妈打你”一样不讲道理,但确实有人这么认为——选美比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皆是原罪。
|作者:隋唐 邢晓楠
2019年12月8日,美国亚特兰大,环球小姐决赛。
一道光束将转播画面割裂开。屏幕的右边是来自波多黎各的麦迪逊·安德森,金发、雪肤、红唇,完美符合了西方文化里对美人的所有标准。
与她相比,光束左侧的姑娘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黑色的短发和黑色的皮肤,灯光只能照亮她的肩头,于是她的脸隐没在黑暗中。
就在两名姑娘牵起手的下一刻,主持人宣布了2019年环球小姐大赛的获胜人选。灯光迅速照亮她的面容,台下有人挥舞起南非的国旗,旗手有着与她相同的肤色。
她叫佐兹比尼·通齐,2019年的南非小姐,此刻成为了2019年的环球小姐。当银色的桂冠戴到她头上,人们忽然发现,黑皮肤配银色的桂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惊艳。
到今年为止,大赛已经有了93年的历史,而能站上这座舞台的人也被视作美的化身。
摘取桂冠后,通齐说:“我成长的环境中所有女性都像我一样——我们有着一样的肤色和一样的头发,但我们从不被视作是美丽的。到今天为止,这应该画上句点了。”
与众不同之美
1993年,通齐出生在南非东开普省茨洛埃斯德瓦德韦。她的父亲在比勒陀利亚的高等教育和培训部工作,母亲则是一所初级中学的校长。
成长在这样一个学术气氛浓郁的家庭,通齐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来比赛前,她就已经获得了开普敦半岛技术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士学位,同时在奥格威开普敦学习全日制本科课程。
通齐对教育的热情是其他佳丽难以企及的。在被加冕为南非小姐时,她便说过:“我支持南非青年的教育工作,作为南非小姐,我迫不及待地要为这些重要的社会事业作出贡献。”而在环球小姐的舞台上被问到“今天我们应该教年轻女孩哪些重要的事情”时,她也针对女性教育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我们应该教会年轻女孩如何成为领导,现在的女孩教育中缺乏领导力的培养,不是我们做不来,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角色。”
接受高等教育让通齐一直在寻求“美”之外的“深度”。大学毕业后几年,她正式进军模特行业,从那时起她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谈论性别暴力,并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扩大社会对性别暴力的关注。在环球小姐比赛期间,通齐曾号召南非人民在丝带上写下支持南非妇女对抗性别暴力的话语。这些丝带后来被缝制在一条充满南非风情的裙子上。当她站上舞台的瞬间,南非的美与南非女性的权利问题一起引起了社会关注。
生活在一个对于“美”有隐形标准的时代,通齐仍然拒绝向所谓的“传统审美”妥协。在环球小姐比赛期间,她坚持提倡自然美,并鼓励女性“以自己的方式来爱自己”。
她拒绝像其他佳丽一样披着长发,而是穿着传统服饰,以南非传统的遮发造型亮相。
通齐一直保留着自己最原本的模样:“我以自然的头发参赛,因为我希望我能激励人们,即使只有一个人,也要在任何时候都做自己,永不妥协自己的身份。”
除此之外,通齐最美的还是她的自信。
从她踏进环球小姐的赛场起,社交媒体上对她的谈论便没有停下过。可她并没有因为人们的评价而对自己要走的道路产生丝毫的质疑。她以一种骄傲的姿态宣布:“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打破人们对美的误解和成见……我等不及要你体验黑人女性的迷人之处。”
而当环球小姐的桂冠戴到她头上那晚,她对所有女性袒露心声:“愿每一个见证这一刻的小女孩永远相信自己梦想的力量,愿她们看到自己的脸映在我的脸上。”
“黑马”难当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古以来“黑马”难当,通齐也不例外。
自她戴上桂冠,网络上就有滔天争议。在一些人眼中,皮肤黝黑、一头板寸的通齐与其说是“女神”,更像个“兄弟”。因为长相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个别极端网友向她举起键盘,无情地开起了嘴炮。
“实不相瞒,我觉得她有点丑……”
“电影中,黑皮肤、板寸头的形象通常都是黑手党都要敬畏三分的狠角色。”
这些留言已经稍显“客气”,很多人对于她的桂冠甚至感到出奇的“愤怒”。纵然他们的理由听起来就像“小时候你妈打你”一样不讲道理,但确实有人这么认为——选美比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皆是原罪。
而受到类似争议的“环球小姐”,可不止通齐一人。
2018年,一位名叫安吉拉·旁丝的姑娘赢得环球小姐西班牙赛区冠军同样引发了巨大争议,只因为她是一位变性人。
与通齐一样,去年安吉拉从参赛到夺冠也是一路伴随着争议,甚至还有谩骂。在夺冠之后,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彻底爆炸:“难道西班牙就找不出一个真正的女人了吗?”
自从2012年环球小姐大赛修改规则,将参赛资格扩大到“不必都是自然出生的女性”以来,安吉拉是第一个站上这个赛场的变性人。她勇敢地展示了“跨性别者的存在”,证明了“跨性别者也可以像普通漂亮姑娘那样展示自己的美”。
安吉拉·旁丝
她凭借一己之力,想在审美领域撕开一个“多元化”的口子,但最终还是被争议所包围。
然而她还不是最惨的。在与“环球小姐大赛”齐名的“世界小姐大赛”乌克兰赛区中,一位名叫韦罗妮卡·迪杜森科的乌克兰姑娘夺得冠军。
她即不是跨性别者,又性感美丽、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但在夺冠4天后却被剥夺了“乌克兰小姐”的称号和奖金,原因竟然是“已婚已育”。
韦罗妮卡·迪杜森科与儿子
根据“世界小姐”和“乌克兰小姐”比赛规则规定,已婚或已育女性本不能参赛或保有冠军称号,迪杜森科也承认自己在报名时看到了申请表上的规定,但旁边的组织者了解情况后一再鼓励她参赛,所以才报了名。
对此她感到愤怒:“主办方的做法简直是一种羞辱。那些和我一样想参加‘世界小姐’的女性,仅仅因为其母亲的身份就被剥夺了机会,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她们完全可以平衡事业与私人生活。”
近几年,几乎每个备受瞩目的选美比赛都有或大或小的争议。很多人乐此不疲地拿着放大镜寻找女孩身上的“缺点”,纵然这个“缺点”可能仅仅是“与众不同”而已
让审美更加多元化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审美标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身材性感、面容娇好”的审美标准在部分人眼中犹如天条般不可触犯,他们就像一群卫道士,固守着传统观念不放。
而这也成了当代社会,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有必要打破的枷锁。
“美学”自古以来便属于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关于美,其实更多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思辩与包容的学科。直接证据就是从古至今,“审美”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就像中国古代以胖为美,而如今以瘦为美一样。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审美的“包容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以外表为准”的审美标准,其实早就应该松动。
长得漂亮是“美”,身材性感是“美”,但“自信”“聪慧”“有领导力”等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美”。
当今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因“与众不同”而显得五彩斑斓,让“审美”的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试想,当一个身材普通但谈吐不凡的女生被人夸奖为“美”,当一个脑袋秃顶但风趣幽默的男性被夸为“帅”,这会让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活得更轻松自在。
2008年,一个20岁的剑桥女大学生霍莉·布斯报名参加了当年的环球小姐大赛,却招来了批评——当时的主流观念认为“选美大赛”本身就是对女性身份的贬低和“公开侮辱”。试想,如果将“美”的定义赋予更多元化的标准,让“丰富的学识”也视为“美”的一种,这种争议也就不复存在。
让“美”的定义更加多元化,代表了当今社会更加尊重个体的价值观,更符合“让人们跟随自己内心”的渴望。
毕竟,“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美”才是当今社会最值得坚守的标准,不是吗?
|美国“第一夫人”混成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她到底有多难?
|徒弟公开辱华,中国女教练愤而辞职!她值得我们点赞的,远不止这一点
|独家专访胡歌:先把刘海梳上去,再把自己变成惊弓之鸟
|教你一招KO家暴男